编者按
青海盐业茶卡制盐分公司为确保各类盐产品安全与质量,建立了食用盐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,接入了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,为每袋盐赋予“数字身份证”,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踪与溯源。
近日,青海盐业公司选送的《“一盐一码”追溯系统升级与质量管控创新》课题,凭借突出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,成功斩获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质量管理小组奖。食用盐车间QC小组创新性将光学偏振技术与包装印刷工艺改进相结合,通过动态参数调整与二维码位置重构,攻克了追溯中高反光、多褶皱环境下的扫码技术瓶颈,为同类快消品追溯系统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今天,让我们一同“码”上追溯我的“盐”生。
当我出现在距家乡千里的他乡,当我“鲜”动千里之外的味蕾,纯净的戈壁风,千年的戈壁情,总会荡漾起我的身世之谜我来自哪里?我又为何出现在这里?
或许是一锅翻滚的浓汤,或许是一盘清爽的凉菜,食客们抚摸着我精致的外衣,指尖轻捻便将我融进食材,人间烟火蒸腾间,食客们眼里泛起满足的光,总会感慨一句——“好盐”,我的心里便会漫起一阵骄傲。
我来自哪里?我又为何骄傲?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给了我答案,也给了我骄傲的底气。手机轻扫登录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,我的家乡、我的姓名、我的年龄便一览无余。
原来,我来自“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”的青藏高原东部——遥远的青海,神秘的北纬36°线上,美丽的茶卡盐湖里有我的祖祖辈辈和兄弟姐妹,那里海拔3100米,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,我的名字叫“茶卡大青盐”。
我在保持原有微量元素的基础上,经纯物理加工而成,符合国家食用盐最高级质量标准,盐粒晶大质纯、盐味醇香,含有人体所需钙、镁、钾、锌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冬氨酸、谷氨酸、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。我自出生以来,便以“看得见的晶魄、品得出的纯净”的优良品质迅速走遍大江南北。
我的家乡很美,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“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”之一,那里是游人如织的童话世界,广袤无垠的盐湖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光泽,蓝天白云、皑皑雪山、水天一色,走过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梦幻的云朵之上。那里也是星月的故乡,璀璨夺目的星星和温婉的月亮落在一池盐水中,湖面上晕染开来的小小涟漪就像是星星月亮入梦的摇篮,在轻柔的晃动中让夜更静、让梦更甜。我和我的祖辈及兄弟姐妹就在那美丽的地方待了亿万年。
是啊,亿万年。后来,就在三千多年前,我们被赋予造福人类的使命走出家乡,带着浸透阳光和月光的咸香丰富着人们的味蕾。我的家乡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盐源地,我们曾通过驼队远销西域,就连《本草纲目》《本草正》《本草备要》《本草乘雅半偈》等药书中也均有对我的记载。
从驼铃阵阵、络绎不绝的盐马古道,到汽笛声声、欣欣向荣的走向世界,沉淀万年、自然结晶的优良品质和纯物理加工、保留天然属性的工艺,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食用盐产品,同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,我们茶卡盐闻名遐迩。
广袤的盐田、熟悉的戈壁、轰鸣不断的采盐船时常从我的心底荡漾开来,那是我的故乡,更是我走向餐桌、丰富味蕾的来时路。
晨雾还未散尽的清晨,抑或是满天星斗的深夜,广袤盐湖响起机器的轰鸣。双刀轮采盐船是一头钢筋铁骨的巨兽,稳稳伏在泛着粼光的卤水之上,刃口划破水面,搅起混着盐晶的浆状盐卤,船身中部的抽吸管道大口吞咽着盐浆,管道内壁上很快凝出薄薄一层白霜,盐浆在舱内经过初步过滤,多余的卤水顺着船舷的导流槽回流湖面,留下的湿盐堆在舱底,渐渐漫出浅淡的盐香。
满载的运盐船缓缓前行,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在船舱中欢呼,我们离开出生的摇篮,向着进一步升华的岸边靠近,岸边坨地的盐堆高耸入云,像极了连绵不绝的雪山,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将在这里经过淋卤与晾晒,积攒咸鲜的浓厚风味,在丰收的喜悦中转向下一道工序。
水流漫过盐堆,像温柔的手拂去浮尘,水珠撞在盐粒上,溅起细碎的水花,洗过的盐块透着透亮的白,经过“三洗三破”,更加精细、纯净的我诞生了,再也没有了原生的粗犷,成为丰富人们味蕾的上等食盐——茶卡大青盐。
从此刻开始,我将完成又一轮蜕变,走过不同全自动包装线,穿上不同的靓丽服装,同时,我的“盐”生将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被清楚的印在美丽的外衣之上,那串独一无二的数字是我从茶卡盐湖出发的船票,立袋包装、平袋包装,袋装、箱装,所有包装工序在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气呵成。完成包装的我经过皮带运输和ABB机械手,被AGV自动导引叉车整齐排列,静静等待被运往全国食客的餐桌。
当然,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,我也步入了线上销售的高光时刻,就在前不久,我的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,同比2024年增长214%,对比往年最优提前11天突破1亿元,我的大名稳居抖音、天猫、京东线上三个平台食盐类目第一。
这就是我引以为傲的“盐”生。
我是茶卡大青盐,有着亿万年的生长经历和戈壁烈日曝晒的醇厚咸香,在各不相同的厨房里、餐厅里,扫码的瞬间便能回溯我的全部旅程,从一池盐水到灶台烟火,我的“盐”生每一步都清澈可寻。
我总是回想戈壁的月亮把盐池照得像面镜子,清晨的露水在盐粒上凝出水珠,那些怀揣“吃盐饭”的西矿人把我捧起,说“这盐,能炖、能炒、能腌,还能清肝明目,更能鲜动万千食客的味蕾。”原来他们早说了答案,我从那片载着千年情的戈壁来,是为了把故乡的味道,悄悄递到千里外的舌尖上啊。